《目送》读后感精选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目送》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送》读后感1有情怀,有生活,有领悟。父母、子女、兄弟、朋友,生活形形色色大多离不了如此几样。我们有时候不懂,得到又失去,相遇又离别,这生活她变幻莫测,到底为了什么?
读《目送》,有感动,有惊异,又不时地在学习,我们的人生太短,于是在书里初次体味那些朦胧的意境。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的记忆里永不可消却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里站台送别,父亲笨拙地背影,那份父子之爱在我们心里平添暖意。然而,龙应台写下的却是一道道背影里的无奈与悲凉。不断的送别中送别者的寥落与离开者的沉默,大概都凝聚在那句“不必追”里了吧。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夜开合……”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亲生的兄弟和姐妹,甚至从未体会过与同龄人日日夜夜共同成长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人到中年的兄弟姊妹聚在一起究竟是怎样的心境;我们或许看过自家父母与兄弟姐妹的相亲相爱,亦或是陌生疏离;又或许看过新闻里刀枪相向的兄弟;我们或许疑惑不已,于是翻开手中书籍——终于得知,兄弟与姐妹是“同 ……此处隐藏10272个字……p>
目送母亲,一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只记得从前的点点滴滴,忘了身后的繁华世界。
她总是在做同样的事,在问同样的问题,期盼着女儿的回归,疑惑着“你是我女儿吗”的问题,有时虽然应对着自己的真正的女儿,却依旧不认识,还一向在喊“女儿女儿,我的女儿呢”。无奈,她永远都不明白了。也许她刚刚问过的问题会再问一遍,刚刚吃过的零食会期望你再给她一份,她认为自己没有吃。她是最需要照顾的,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但,她什么都不明白了,让做作者感到无可奈何,花儿总是要落去的,小草总是要枯萎的,再参天的大树总有一天也会轰然倒下。使一个作为女儿的心,伤感了,也用心了。
目送。
目送父亲。一个军人,年迈的老人。记着故乡,有着尊严,意志坚定的老军人。
他送作者去大学,以前,却只是送到一个无人、静静的地方,不想让女儿在大学里出丑――他开的车子不够好。虽然他很想继续把女儿送到校门口,但是这样的车子实在不适合送一个大学教授。在他看来,女儿的面子比自己的愿望更重要。他的尊严似乎更不容易被侵犯。以前,他会念着《陈情表》,而音,变得婉转凄楚,会聆听着《四郎探母》,而潸然泪下。如今,他却魂归了,故里是他一向想去的地方。可满足了他,却使女儿心中无助、孤寂又深了。
目送,用眼睛,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在小路这边呆呆地望着远去的背影,那孤寂、黯淡而又落寞的眼神,曾爆发出强劲的力量――妄想把背影追回来,然而,又倏尔布满了坚定、担忧、不舍的坚定目光。只得看着背影渐渐远去,消失在深深的巷子后头,不能做什么,只能用目光将所有的情感挥霍在这茫茫的空气中,看着它们像一粒粒微尘,落到各地,消散。这是不可改变的结局。
目送,用眼睛,更是用心,送别,属于自己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