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读后感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时间:2023-06-08 05:24:09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自从读过《史记》我就有些头痛历史。杂七杂八的名字,一会儿一个公主,一会儿一个皇子。而且关键是,对那些名字,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很多字还不认识,东一个生字西一个生字,读得好累!

所以,当我接过《唐朝那些事儿》的一刹那,我心想:完了完了,这次这么厚一本书对于我这个历史白痴来说,比啃铁都难啊!不过我又庆幸,唐朝,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并且,这只是第一部!

先看封面,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翻开书,李渊?谁呀?细看文字,我突然觉得自己好白痴,你怎么连李世民的父亲都不晓得!

然后我又读到了杨坚在周宣帝病故之后,废掉了自己的外孙周静帝,改国号为“隋”,后来,杨坚的儿子杨广又杀了杨坚登上了皇位。

读到这儿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不是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吗?为什么……?杨广他刺杀父亲,命乎?运乎?天道乎?……当时的李渊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人,在权、位、财面前,总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吧?官场,也不过就如一条食物链,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往下,又讲到杨广大兴土木、开凿运河、营造宫殿……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过大多数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农民起义军没有明确的军队制度,也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而在战争中,军队指挥官也非常重要。就比如一开始杨谅造反,读了他的起义故事,我真心觉得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一般的低。他和杨素比,就如作者所说的`,研究生PK小学生。所以历史上,一般农民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也就不足为怪了。杨谅造反拉了20多万百姓下水,与李渊的起义军比起来,他们没有制度,首领有勇无谋。可见那只领头雁还是很重要的。

初读《唐朝那些事儿》,我还是挺佩服李渊这个起义成功的唐朝开国皇帝的!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前不久,我读完了《唐朝那些事儿》这套书的一部分。当我细细的品味其中每一个文字时,就像乘着小船在唐朝历史的长河遨游。

这套书讲述大唐帝国二十一位皇帝治国的故事。有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有有勇有谋的开国皇帝李渊,还有武艺高强、北征突厥的唐太宗李世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李世民和陈袆。

北征突厥、贞观之治、平定西秦、晋阳起兵……说到李世民,人们便回想起了他在战场上无比英勇的一面,而作者却带我走进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对大唐帝国的建立付出了许多,但他却很难当上皇帝,因为他不是嫡子,而当皇帝的心思像头猛牛在他的思想里横冲直撞,为了独揽江山,他无情地杀害了哥哥和弟弟,逼着父亲让位给自己,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杀兄逼父当上皇帝,就像隋朝的隋炀帝杨广一样,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件事,便让大臣们篡改史书,把这场玄武门之变掩盖过去。然而,我想,历史是有语言的,向后人道着曾经的腥风血雨,曾经的国泰民安,它的言语穿越了时代,在我们身边驻留。历史无法篡改,谎言总会被别人揭穿。

李世民在大众面前是英勇无私的,而在家族里争夺皇位时却是心狠手辣的,看完李世民的故事后,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正确看待权力,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去伤害别人。

接着我想说说陈袆。你觉得这个名字陌生吗?其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他花费近二十年心血,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从印度带回许多佛经,共翻译75部1355卷佛经。我们要学习他堅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读书中的文字,让我联想到当年红军长征,他们爬雪山,过草地,面对困难,毫不气馁,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开创了新中国。在以后学习道路上,我也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不要知难而退。

掩卷沉思,历史告诉我们的故事,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唐朝那些事儿》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