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八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八年级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愚公移山》八年级教案1一、教学目标。
1、领悟故事隐含的寓意。
2、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3、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准确把握朗读的语气。
二、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通过提问,师生讨论,相互检测等方式完成字词句的教学。
2、通过朗读,把握讨论的方向,学生分组讨论。
三、教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由朗读,达到基本顺畅的水平。
(二)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三人纠正。
(三)师生比赛: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四)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
(五)围绕词义、句义,师生相互提问、解答,问题设计要巧妙。
1、愚公多大年龄?
(1)不到九十岁。
(2)且,将近。
2、“遗男”几岁?
(1)七八岁。
< ……此处隐藏9497个字……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答案参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4、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