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反思1
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我就在教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个脑筋急转弯。“今天早上老师从家里坐了40分钟的车才到学校的,可是有一只蚂蚁只用5分钟就从我家爬到学校了,这是为什么呢?”……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因此它可以作为比的应用来教学。但实际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成比例的。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都需要列比例式来求解。所以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例的应用。所以通过脑筋急转弯,把陌生的知识转变成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路程可以把它缩小了画在图纸上,从而初步理解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这两个概念。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加深了对新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抓住机会出示中国的地图,问:“你知道我们祖国的面积有多大吗?”“屏幕上祖国的版图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吗?”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不是的,屏幕上的是把我国的面积缩小了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图纸上的。让学生明白不光可以把路程缩小画在图纸上,还可以把祖国的面积缩小画在图纸上,同时还可以把其它一些东西缩小画在图纸上。
再次创设情境: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平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平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问学生你知道这个什么吗?并让学生尽情说说比例尺的作用。
这样的开始让本节课的后面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让我明白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另外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都;而老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用自己的激情带动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美好的数学情感。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反思2
这几天我们学习的是比例尺这一单元。虽然只是不难,但是和前面学习的比、按比例分配联系得比较密切,通过做题,又发现了以前在学习那些知识时的漏洞。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这一信息窗,教材呈现的是把求图上距离和画图结合起来的信息窗,我先讲的是怎样求图上距离,然后根据图上距离又讲的怎样画图。
由于前面刚刚学习了怎样求实际距离,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寻找求图上距离的方法。经过计算、比较,结果学生发现,先把给出的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成厘米好做,这样可以和比例尺的后项约分。教材给出的方法是用方程知识解决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虽然好理解,但比较麻烦。我给学生讲的是算术法。让他们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自己求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
画图这个问题在考试时还是考的比较多的,图基本上都难不倒他们,主要是学生不熟悉做这类问题的步骤。我给大家总结的是“一求、二画、三写”。一求,就是求出图上距离,二画就是画图,三写就是写出图上距离并写出对应的比例尺。经过做题,看题,我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得还不是很好,需要经过不断的做题来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