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校长的一封信(汇编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具有明确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对象的一种交际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封优秀的书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校长的一封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校长的一封信1尊敬的孙校长:
您好!
当我拿起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这白白的纸,这小小的字,架起了我们心灵沟通的桥梁,拉近了我们彼此心与心的距离,此刻我感觉像是在给一位相交很久的朋友在写信,千言万语凝聚笔端,催我一吐为快。
还记得那一次天公不作美,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吗?
这一天,我依旧早早地起床、依旧以高兴、欢快的心情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然而,当我一下楼,看见楼下慢慢的一池雨水,不禁呆住了!心想:这可怎么办呀,我又没有雨鞋,该怎么样过这该死的池水呢!不过还好,我看见池水旁有一块半块的石头,我便拿着这些石头,一块一块地,勉勉强强地过了这池水,裤腿却怎么也躲不过这调皮的水珠、湿了一大片。
过了这池水,心里平静了许多,但是,忽然又想到学校会不会也像这样?会不会也积满了水?要知道,学校大门口可是个低洼的地儿啊!
虽然心里这样想着,但还是硬着头皮走到了学校。
果不其然,学校门口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全都是因为门口满满的积水把大家堵住的。
我一边嘟着嘴抱怨: ……此处隐藏6062个字……校园用地不足的难处,但眼前的此情此景,是否也会让您想到一个甲子之前的北京城?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民族,期待着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于是乎,承载着数个王朝背影的诸多历史遗迹,仿佛是一张张横亘在创立与革新面前的多米诺骨牌,终被“前进”的话语裹挟,而纷纷倒下。城门不在,府邸不存,胡同颓败坍圮,宫墙化为废墟。老北平独一无二的街景风貌,敌不过发展与拆除的浪潮,并最终让位于而今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摩天大楼与水泥森林。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历史总是如此,稍纵即逝,一经破碎,便不复昔日的圆满。建筑如此,何况还是诞生过许多知名人士、有纪念意义的古迹?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想来他年他月,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重归故里,若还能见到当年求学的楼宇,该会是何等的欣然与快乐吧?
然则学校要发展,新生要授课,新的校舍向哪里建?不若步近些年大学城之后尘。由政府牵头,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一建造新兴学区,既不颠覆旧区容貌,又能带动新区发展。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愿校长能审慎思量我们的建议。愿触目皆是的拆除重建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上演。
此致
敬礼!
小林
20xx/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