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读后感(合集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后感1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 ……此处隐藏9749个字……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更是让她多愁善感的形象更加具体化。看完书,并没有对她有更多的想法,可能在我当下20出头的年纪里,没有那么同情弱者。
没看书之前,只知宝玉衔玉而生,与黛玉情投意合,黛玉逝世后便遁入空门,成为一段不能厮守的凄美爱情。了解之后才发现不尽其然。他出身荣华,但一心只想与“纯洁”的姊妹们玩耍,无心功名利禄。后来贾母觉得黛玉病多寿短便与凤姐骗了宝玉迎娶了宝钗,成亲当时黛玉含恨离世。宝玉悲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只是仍然疯癫,少时清醒。贾府随着元妃离世贾赦抄家开始败落,宝玉仍然无所作为。后来他重游太虚幻境,重看金陵十二钗,顿悟一切。便开始通过考取一第来回报家庭,在贾政归途中叩头谢恩,便算是“尘俗已毕”。这样的宝玉,让人讨厌不起来。功名利禄,子嗣孙儿都有了,于是他才去了,也算有他的担当。
最喜欢凤姐和平儿。凤姐个性鲜明坦荡,竭尽全力为了贾府,最后却被误会不尽心操办贾母的后事。平儿能够在所有的关系中完美自处,这是我这个年纪最向往的。她能够基于贾琏的小情人这样身份还和凤姐相处融洽,是为智;能够在下人都觉得凤姐泼辣心狠的情况下保持本心,与人和善,是为德;凤姐离世后力保巧姐的幸福,是为忠。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
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
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
放悲声唱到老
红楼结局不是想象中的悲戚,“桃林依旧,只是不见佳人挥鞭”,天下大赦,贾府又将兴盛,只是不见当年的那些可爱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