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炉夜话》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围炉夜话》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炉夜话》读后感1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吧。而我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走进了这个大雪纷飞的世界,一感围炉夜话的氛围。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使我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在我看来,人必须要分清楚“利”与“义”的关系。在《治水必躬亲》这篇课文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有海瑞的躬亲治水,还有他的清正廉洁,正确对待“利”与“义”的态度。在古代,有许多治水 ……此处隐藏946个字……百本来晒,而真正忽略了“读”,几百本书,有几本的圣贤之言对自己有益有启发呢?又有几本有过启发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有影响呢?短短两句话,道尽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精进,如何成长,如何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不管以什么身份处于什么地位,尊重他人都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但是反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一副趾高气昂,高高在上的姿态,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毫无尊重可言,在物质丰富的社会里,为什么我们反而会丢了最基本的谦卑心和尊敬心呢?良好的品德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丢失了品德,我们又是谁呢?
在物欲横流、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里,那些快速走红的流量大咖让我们心向往之。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很多的小朋友长大的理想是网红,而不再是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家和医生等职业,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什么网红的号召力如此强大,究其原因,还是网红这项工作的“名利双收”,不用吃得苦中苦,已是人上人。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更加觉得机遇的重要,当然,在人的一生中,机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前提是自己要准备,要努力,而不是心存侥幸心,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
《围炉夜话》中处处是这样的生活哲学,在充满快餐文化的当下社会中,我们需要这样引人深思的话语,需要思考人生的意义,而不是做一个“美丽新世界”中的“娱乐至死者”。
没有美术细胞的我还是被八大山人的画所吸引,几笔简单的水墨,就是一只慵懒的小猫或是一株轻盈的水仙,惊叹于这样的美。将这样的美穿插在《围炉夜话》中,又是另外一种韵味和美。
初秋时节,坐于图书馆中,突然窗外雷声大作,大雨瓢泼,一忽儿,又是天空几净,后桌的同学窃窃私语,读上一两句《围炉夜话》,这样的秋天本就是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