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1在前言部分,作者讲述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登上运输机,准备第一次降落训练,所能依靠的只有装着降落伞的背包。
离地一千两百五十英尺的高空中,降落伞没有从后背弹出来。怎么办?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极度的恐惧和绝望。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在扑通扑通地狂跳。去责备那个整理降落伞的人?去后悔自己的选择?这些对于置身于高空中人来说,没有丝毫的意义。解决降落伞的问题,顺利落地,刻不容缓。
离地一千两百五十英尺的高空,身体在急速向下坠。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在落地之前打开降落伞。
“长官,没有任何借口”不要抱怨!不要指责!接受这一切!接受责任!我想成为一名空降兵!这是我的选择!响亮的声音在作者的脑海中回荡。
跳伞指导手册里有记录,“如果绳索缠绕起来了,就要像踩自行车那样摆动双脚。”在危机时刻,作者摆动双脚,出现了奇迹,缠绕的绳索解开了,降落伞打开了,给了作者生命与时间去享受这个世界的荣光,等待着最后的落地。
高空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宝贵。哪怕是片刻的分神,都无法迅速做出反应,无力扭转糟糕的形势, ……此处隐藏17179个字……故事,是主任告诉我的,我当时很感激我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为我找了一个借口,无论这个借口是否真的成立或者是否能够应答主任的质问,这个借口让我自己也颇感高兴。这个借口的直接结果导致了我高三彻底放弃语文,因为我有自己的借口,反正不需要参加高考,语文自然就无所谓了。现在想起来,如果语文老师没有给我这个借口,我会怎么样呢?我也许会兢兢业业学习语文,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该用语言文字的时候苦于腹中空空了。
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借口是一个严重的扼杀自己能力和潜力的一个毒品,一旦习惯于找借口,那么可以逃避很多的事情,可以把一些事情做的更糟糕,可以为自己没有100%努力做事情的时候找一个退路。这个习惯一旦形成,而且很难改变,正所谓积习难改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借口会越来越多,借口会越来越完美,甚至自己都会被自己寻找到的借口的完美无缺而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人为本,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借口”,例如学生上课迟到,只要有好的“理由”,老师也网开一面,多么有人情的教育体制啊。可是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正是因为有这样“借口”存在的空间,本来的硬尺度逐渐在合理与不合理,真实与不真实的“借口”之间变成了软尺度,渐而变成了以“人”为本,就是没有了衡量标准的社会了。那么多的官场之间的请客送礼,收受贿赂,不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么?
我一直在努力减少自己寻找借口的可能,虽然见效并不大,而且也只是在最近几年我才逐渐了解和学会了“没有任何借口”的哲理,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因为我将不会有借口来开脱。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一直在想,我希望成功是一个石猴子,没有父母,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