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多方面的尝试失败后,五十多岁的马修来到了塘底学校。马修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是早上,大雾弥漫笼罩着生锈的学校大门,接着镜头移到了黑色的破旧的教学楼。整幅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不舒服,好似马修来到的不是学校而是监狱。
实际上,因为校长哈德森的管理理念——犯错惩罚,这个叫塘底的学校就是监狱,或者像马修在辞职前说的 ,这里是地狱。这里的惩罚大多数时候都是关禁闭,八九岁的孩子因为犯错一下子要管半个月禁闭,而且禁闭期间禁止家人探望。这个校长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希特勒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有什么区别?
塘底是一所特殊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被其它学校开除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代表有三个,第一个是郭和颐,第二个是皮埃尔,第三个是电影后半段被送到塘底进行适应能力测试,最后因为校长体罚怀恨在心,放火烧了学校的孟丹。
马修老师身上的最光辉之处,在我看来就是勇气和智慧。
在了解了上一个老师离开的原因是被学生用刀刺伤之后,以及亲眼目睹了校工掉入郭和颐 设计的报复陷阱,而差一点弄瞎眼睛之后,马修还是选择了留下。他 ……此处隐藏12574个字……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震撼了孩子,也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一个观众。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彻底让老师和家长失望,但是,由于其拥有音乐的天赋被老师发现,肯定,然后为这个孩子铺就了一条健康、积极的人生道路。这也使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看的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面的老师让孩子排练莎士比亚的作品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使孩子的能力、品德都获得了较全面的发展。我想: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确实有必要指引一条道路,让孩子感到读书的意义。
三、老师的情趣和幽默
不管是大孩子还 是小孩子,都不太喜欢固执、古板、眼里只有考试题,没有趣味感的老师。在这部影片里,马修老师幽默与宽容并存。例如,一个孩子在黑板上给他画漫画,老师进来看了也给这个孩子画上一幅,惹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孩子们在宿舍里给马修老师编一些小曲,自娱自乐,马修老师让他继续唱下去,对其唱的内容不予关注,弱化,而评价其唱功。相反,那个校长确对孩子们的过错甚至玩笑也是耿耿于怀,显得有些可恶可悲可笑。其实,老师是否具有幽默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不过,整个影片看下来,我对这样一个安排颇具想法,不知是编剧者刻意为之,而是无意的安排。这里的马修老师是个单身又没有小孩的无牵无挂的人。而且还 是个年纪较长的人,于是,他的身上就不可能出现家务事,成了一个纯粹的老师。但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中,老师们却都是有着很多的身份。也许,真要做个优秀的老师确实也要牺牲掉其他的一些身份该尽的责任。马修老师所做的一切又完全不是出于荣誉,更谈不上为了工资,他白日为孩子上课,夜晚为孩子们编歌,他的时间与精力也是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他的身上有着我们现在反复倡导的老师的品格:奉献、美德、公平、坚持等是值得一学的。相信,马修老师虽然辛苦,但是内心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