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作文 > 体裁作文

《二十二》观后感

时间:2023-03-27 23:08:24
《二十二》观后感2篇

《二十二》观后感2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二》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二》观后感1

每一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 ,都会有一张灵魂。我以为电影会激荡人心, 可是并没有 ,那包纸也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看完后我才反应过来, 原来我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它是一部纪录片 ,他向我们展示了慰安妇最真实的感情 ,我内心并没有受到阵阵击打 ,也觉得没有那么震撼人心 我觉得很平淡, 很宁静 ,我原以为电影会大部分讲述慰安妇所经历的, 但这电影展示最多的是那些年过九十的阿婆的生活, 有和子女一起住的 ,又独自一人在敬老院生活的 , 电影的片段也几乎是老人们在生活的琐事, 喂喂家禽 ,做做饭 ,洗洗衣服 ,佝偻着腰。而这些 ,都与我们平常看到的老人无相差 ,我原本这么想 。

可是有一位摄影师说:“ 她们现在其实挺开心的,我们的任务也是让她们开心 ,每次我们来看望她们的时候 ,她们都会非常开心, 但是只要问到慰安妇的事情 ,她们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听完这句话 ,突然明白 ,她们看似伤痛已被岁月磨平, 似乎也经历平平, 可其实她们的内心仍然被痛苦折磨 ,整整七十年。 所谓的记不起来, 其实只是痛苦让她们不敢回首 。 电影好几次都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让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尤其是老人们说着就 ……此处隐藏621个字……画,不是一个整体,不是《清明上河图》中的酒旗与篙橹——它们是汴梁风俗中的一部分,它们又构筑了汴梁风俗图景的亲切面貌,从橹到酒旗的视角转换,你依然身在张择端笔下的汴京。我看到的是一幅拼接画,她们共处过一个大时代,她们有共同的命运遭际,她们终究也要背负苦难坚强的生活下去。但是,她们是她们,她们命运石子在导演的小心呵护下,在水面泛起涟漪,一个,两个,三个,等到第四个的时候,导演拍拍你的肩膀,看,另一颗石子掉落泛起涟漪,一个,两个,三个……如此循环,直到落幕。以至于在今天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没有遭遇躁动,也没有遭遇啜泣,却遭遇了邻座熟睡的呼吸。

我可以理解导演的善意,这是这个商业时代下拉开面纱才能透漏出来的善良与人性关怀。但是,我只能感到可惜。我不愤怒,也不想诘难,我就觉得可惜——可惜导演还没有达到二者皆能兼顾的纯熟境地,或者可惜,时间在催促,一直在催促,这种催促反映在老人们走向生命终点断崖式逝去的仓促上,时间没有给郭柯时间去再磨练纯属,老人们等不到他纯属了然后留下故事然后再走向生命的终结。很可惜。

也是在这个层面上,他身体力行地为后代面对残酷历史留下了一个温柔的视窗。手法不够纯熟也不新颖,但足够把你的冲动压制到最低,控制好流淌在沟回中的信息,然后,再向前迈一步,看到贯穿“慰安妇”受难女性一生的生命流转——犹如片尾那个用笔画勾勒,没有脸孔却友善的少女轮廓。导演用110分钟在你耳边轻声道,喂,她们不是历史的注脚,不是符号化存在的集体名词,而是鲜活的个体生命。在洞悉战争与生命磨难的时候,这支纪录片的温度就好像双手握住一颗冰冷的石头,然后递到你手上,石头依然坚硬,但有人的温度。这就是《二十二》作为一部纪录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它的存在远大于它作为一部影片的存在。

《《二十二》观后感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